购买“高考绝密答案”也应认定为作弊行为
冰启 随着2022年高考临近,购买高考广大考生已进入最后的绝密冲刺阶段,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在此时动起了“歪脑筋”,答案借高考散布虚假信息,认定制造焦虑,为作实施诈骗,弊行甚至诱导考生考试作弊。购买高考为此,绝密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、答案公安部等部门,认定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为作一些典型案例,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,弊行务必提高警惕,购买高考谨防上当受骗。绝密 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“助考”信息,答案宣称能为考生提供考试试题、答案;有的家长想尽各种办法,不惜花重金为孩子找“门路”,甚至找“枪手”给孩子替考;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通信群中兜售所谓“高考真题”“绝密答案”等,标榜“准确率极高”“违约退款”等诱惑信息,并以“预付订金”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……这些都是涉及高考作弊的行为,而不论是提供“虚假服务”的诈骗,还是有“具体运作”的“助考”“替考”,都折射出一个共同问题,即有考生和家长,想走高考的捷径,通过弄虚作假获取高考利益。 对于实际发生的“助考”“替考”等作弊行为,对于参与组织者,须按照《刑法》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等追究有关人员的组织考试作弊罪、替考罪等刑责;对卷入的学生,要处以取消考试成绩和考试资格、禁止1至3年参加考试等处罚。但对于遭遇“高考诈骗”,花钱购买“有关服务”的家长或学生,一般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,社会舆论还认为他们是“受害者”。 要打击高考诈骗,遏制高考作弊,必须形成一种新的认识,被“诈骗”的家长、学生也是有责任的,这本身也属于通过不法手段、渠道进行高考作弊的行为,应追究责任,这样才能铲除高考诈骗滋生的土壤。家长和学生在遭遇这类诈骗时,不是幻想着通过他们的“服务”,获得更好的高考成绩,而应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举报,打击这些非法行为。 道理很简单,“高考诈骗者”推销的助考服务、“高考绝密答案”等如果真存在,这不是严重的作弊吗?家长购买这类服务的目的,不就是想通过不法手段让孩子获得更高的考分,进入更好的大学吗?这类交易的非法性是显而易见的,也正是由于如此,“被诈骗”的家长会极力配合诈骗者,悄悄地按诈骗者的指示打款,并保守秘密,避免“好事被搅黄”,直到发现是骗局才维权,有的家长连权也不敢维。 这与大学生花钱请人写毕业论文、做毕业设计十分相像。购买论文的大学生,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见不得光的,因此在遭遇对方收款拉黑,或者提供质量很低的论文后,也不敢维权。提供代写论文服务者也看准这一点,进行要挟、实施诈骗。在很长一段时期中,大学、科研机构以及社会舆论都清楚地知道代写论文市场的存在,但是,却把主要责任归于提供代写论文的机构与写手,而没有追究花钱请人代写论文的人员。 今年,这种情况有了转变,已有大学认定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,对花钱请人代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做出处理。就如在考场上去偷看他人的试卷,即便没“成功”,这一动作本身已经属于作弊了,就要按作弊进行处理。带手机等违禁物品进考场被认定为作弊行为,也是按照这一逻辑做出的规定——不想作弊,带手机进考场干什么? 因此,对购买“高考诈骗”服务的家长与学生也应追究责任,不能因他们也是“受害者”而加以纵容。当然,为了避免一些家长因不懂高考政策、规定而被骗,要加大政策宣讲和信息公开的力度,推进招考公开透明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美联储官员再次强调升息必要性 纽约联储行长透露利率将超3.5%
- 明日起,京津两地通勤人员进出京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
- 2分钟读财报 | 京东集团一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18% 实现净收入2397亿元
- 美国放宽对古巴汇款、旅行等限制
- 但斌已与林园合力“布局”!建仓了基建,“弯腰捡钱”机会出现?
- 盘龙药业监事亲属短线交易被警示
- 有储户称河南多家村镇银行账户不显示余额或无法登录
- 王毅同日本外相林芳正举行视频会晤,外交部介绍情况
- 央行行长易纲: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支持是比较有力的
- 西媒:西班牙向北约承诺未来十年内将军费开支翻一番
- 妇炎洁回应“广告涉嫌侮辱女性”:深感抱歉,内部正彻查
- 赵及锋任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
- 刘强东:明年1月起京东高管降薪!发100亿补贴基层员工
- A股ESG信披数量大增,规则制定有望继续推进
- 财政部:1-4月全国发行新增债券16909亿元
- 一季度腾讯本土市场游戏收入下降1%至330亿元
- 俞敏洪称新东方的管理会议有两件事必不可少:一是野外徒步 二是喝顿大酒
- 银保监会:银行面临不良贷款反弹压力,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
- 银保监会: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.82% ,拨备覆盖率197.5%
- 民航局回应“3·21”东航事故相关报道:美方调查人员表示未向任何媒体发布有关调查信息
- 搜索
-